• 介绍 首页

    换嫁小夫郎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20章
      用绳子穿上挂房梁上,四角捆上布帕子,沥豆浆便不需要两个人帮忙,更省时省力。
      因着凌晨要早起做豆腐,今儿晚饭用得比平日里早半个时辰,吃完饭,林翠娥就催两人回屋睡觉。
      夜色苍茫,寒风猎猎,不过丑时过半,袁家东厢挨着的两间房燃起昏暗的烛火,不多时袁牧和赵景清前后脚出门。
      隔壁,林翠娥和袁老二也推门而出。
      赵景清微怔,林翠娥手里端着烛台,能看见她在笑,“咱俩给你打下手,帮帮忙,可不能嫌弃我们笨手笨脚。”
      “不会,高兴还来不及,怎么会嫌弃。”赵景清道,寒风冷冽,却不及心中暖意融融。
      合力磨出两盆豆子,赵景清和袁牧进屋做第一锅豆腐,林翠娥和袁老二在外面磨剩下的豆子,忙得热火朝天。
      两锅豆腐全部出锅,倒入豆腐模中压制,赵景清直起腰,他看了眼屋外天色,仍旧黑沉沉的,赵景清估摸着,有爹娘和袁牧帮忙,比他预想的时间少小半个时辰。
      起早贪黑做豆腐卖多年,还是第一次有人帮忙。
      时辰尚早,袁牧去刘大爷家牵驴车还没回来,赵景清想了想,用留的半壶豆浆煮了一锅豆浆稀饭。
      锅内豆浆和着米粒翻腾,豆香味浓郁醇厚。
      林翠娥闻着味踏入厨房,“煮了啥恁香?”
      “豆浆稀饭,快好了。”赵景清拿勺子在锅里搅拌,“等会你和爹吃完,再去睡个回笼觉。”
      林翠娥笑着应道:“好。”
      很快,豆浆稀饭煮好了,赵景清盛出袁牧的凉着,自个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慢慢吃。
      没多会儿,袁牧拉驴车回来,把装有所需东西的背篓,和压好的豆腐搬上板车,回来几口喝完一碗豆浆稀饭,又盛了一碗。
      天未亮,赵景清和袁牧便出发去镇上。
      袁牧赶车,赵景清手持火把,火光明灭照亮前路。待走到半程,天光渐明,隐约可见路况,赵景清熄灭火把,袁牧扬鞭赶车,驴子哒哒哒往前跑。
      离山阳镇愈近,路上的人越多,赵景清看见他们背篓里或是码着菜,或是堆着蛋,亦有提着鸡鸭牲畜的,和他们一样是赶早进镇里卖东西。
      很快抵达山阳镇,袁牧和赵景清几乎是第一波入城,又赶至东市,在赵景清的指路下去到他从前卖豆腐的位置。
      位置要抢,他们来得早,位置空置,袁牧将板车上东西卸下,去寄存驴车。
      赵景清则摞豆腐框,一摞老豆腐,一摞嫩豆腐。揭开上边的压板和布帕子,又去掉边框,赵景清拿刀将豆腐划成块,这活他干了五年,手又快又稳,横五竖四,利落得将一框豆腐划成二十块。按块卖方便,顾客要按斤两切,他也给切。完事儿他又将布帕子搭回去,免得落上灰尘。
      他做完这些,袁牧寄存驴车回来了,菜市人多起来,多是卖菜的摊贩。
      又过约摸一刻,挎着菜篮子的妇人和夫郎涌入菜市。
      赵景清看着,手不由紧扣,好些日子没来卖豆腐,不知今儿生意咋样。
      作者有话说:
      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  肯定生意兴隆呀[鼓掌]
      第16章
      豆腐摊位置好,进菜市不远处就是他们的摊位。
      “诶!你看是不是那个卖豆腐的小哥儿?”
      “好像是,去瞅瞅。”
      很快,两个中年夫郎在豆腐摊前站定,其中一个富态些的笑道:“还真是你,我们远远瞧着就觉得是你,咋恁多天没来卖豆腐?”
      赵景清眼熟二人,是他摊上的老主顾,经常结伴来买,赵景清笑着道:“我成亲忙了几日,这不来摆摊了,还是来老样子吗?”
      说话的常买两块嫩豆腐,另外那人则是一块老豆腐。
      “对。”两人应声,先前没说话的人看见旁边的袁牧,看他好几眼,“那是你丈夫?”
      赵景清拿大片叶子包豆腐,又用一根稻草捆住,手上动作不停,“对,是我丈夫。”
      袁牧嘴角微扬,又忍住了,绷着脸给赵景清递叶子稻草。
      “个子高大,瞧着就可靠。”两个夫郎你一嘴我一嘴夸赞几句,又说祝福话。
      赵景清打包好豆腐,给两人放进菜篮子里,“谢谢阿叔。”
      两个夫郎掏出铜板数给赵景清,嫩豆腐两文一块,老豆腐三文一块。
      赵景清向袁牧摊开手掌,掌心是几个铜板,嘴角露出清浅的笑,与招呼顾客时热情的笑不一样,更出自他内心,“七文。”
      袁牧也笑了笑,“开张了,是个好兆头。”
      一如他所言,开张后客似云来。
      老顾客认出赵景清,上前买豆腐,你一块我两块,赵景清和两人打包不及,豆腐摊前围了一圈客人。或各自攀谈,或问赵景清为啥好些天不来卖豆腐,只要有人问,赵景清不耐其烦全部回应,摊子前热热闹闹。
      旁人见这围了那么多人,凑过来瞧热闹,见不过是个卖豆腐的摊子,却都在等着买豆腐,不由惊奇。
      有人挤进半个身子问:“这家豆腐好吃不?”
      “好吃惨了,”不用赵景清回答,老主顾已经开口,“嫩豆腐拿回家过个水,蘸豆花吃香得很,老豆腐煎两面黄,煮汤炒肉都香。同样的做法,别家做出来没他家香。”
      “真的假的?莫骗我。”
      “骗你我又赚不着钱,骗你做啥?我都在他家买三年豆腐了。”
      赵景清搭嘴道:“婶子,您买一块尝尝看。嫩豆腐两文,老豆腐三文。”
      “……行,先给我来一块嫩豆腐,好吃再来。”
      “好嘞,马上给您包。”
      ……
      好一阵忙活,送走一波接一波的老客新客,豆腐卖出去八成,老豆腐剩下十二块,嫩豆腐剩下一框多几块。
      赵景清抬头看天色,太阳挂在东边,升得不高,才约摸过去半个时辰,豆腐就快卖完了!
      最初的担忧一扫而空,赵景清捏着装有铜板的布袋子,沉甸甸的,“袁牧,今儿生意真好!”
      他高兴,袁牧也高兴,“一多半是老顾客,认准你了。”
      赵景清直笑,眼角眉梢的笑甚是晃人眼。
      又陆陆续续来了些客人,剩下的豆腐也很快卖完。
      有听说赵景清卖豆腐的妇人、夫郎急忙赶来,瞧见赵景清和个高大男人在收拾摊子,急道:“这就卖完了?一块都没了?好些日子没吃,就馋你这口。”
      “婶子,今儿卖完了,明儿我多准备些,你要多少我给您留着。”赵景清道。
      这般回应了几人,赵景清和袁牧收拾好豆腐框,背上背篓离开菜市。
      赵景清步子轻快,双目明亮,从前赚钱是给赵家赚,从今以后是给自己赚,赵景清直后悔没多做些豆腐,不然今儿还能多卖些。
      驴车在上次寄存的地方,找到驴车,将豆腐框放车板上,叮嘱看管的人多加注意,赵景清和袁牧赶着去买黄豆。
      赵景清做了五年豆腐,有固定进货的铺子,名叫林氏五谷。
      铺面不大,铺子里种类也不多,看店的一个掌柜一个店小二,瞧着比不上别的米面行,却是赵景清一家家试过后,黄豆品质最优,价格最实惠的一家。
      小二哥认识他,见他进来笑着问:“还是二十斤黄豆吗?”
      李长菊手紧,想让她掏钱无异于要她命,又担心赵景清贪墨钱,每次卡着二十斤黄豆的钱给,赵景清道:“这回多要些,要三百斤。”
      这是他和袁牧在路上商量出的量,还有十三天除夕,菜市开到腊月二十八,他们还能卖十天。今儿十六斤豆子的一个时辰就卖完了,明儿定然要多准备些,先试试二十五斤的,若卖得好,肯定要再加量,三百斤没准年前就能卖完。就算卖不完也没事儿,豆子经得住放,年后再用也是一样。
      而且量大能讲价,从前他买二十斤,是照卖价六文一斤买的,这次三百斤,赵景清问:“能便宜些吗?”
      小二哥搓搓手,三百斤黄豆对于他们这小铺子是不小的单子,他道:“我能给你少五文一斗。”
      三百斤是二十四斗,共便宜一百二十文,没到赵景清预估的价位,赵景清想了想道:“再少五文一斗成吗,算下来一斤少八厘。”
      小二哥笑意僵在脸上,“这个价我没办法给你,我帮你问问林掌柜。”
      “好。”赵景清应下。
      小二哥便去撩开和仓库相通的帘子进去。
      赵景清忐忑,不知道林掌柜会不会答应,不待他多想,林掌柜撩开帘子出来。
      林掌柜也不拐弯抹角,直接道:“三百斤你要这个价,我无法给你,起码得五百斤起。”
      五百斤……赵景清看向袁牧,寻求他的意见,五百斤超乎他们预料。
      袁牧俯身在他耳边小声道:“不用顾虑我,你的决定我都支持。”
      赵景清心定了,同林掌柜道:“五百斤也成,但得再便宜点,算四文七一斤。”